男性中年危機新福音–台灣最新複方攝護腺治療藥物問世

2025-03-31 18:09:24 commons2 總編

眾醫雲集,探討攝護腺治療臨床應用的可能性。(圖/業者提供)

【記者蔡秀娥台北報導】攝護腺肥大是台灣中年男性常見疾病,根據衛福部門診主要疾病就診率資料推估,112年「攝護腺肥大」 (簡稱BPH)就診人數達825,927人,50 歲以上男性約有6成有攝護腺肥大情形。根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已在十大死因排名攀升至第五位;根據《美國泌尿科學會》指出,BPH在中年以上的男性裡幾乎普遍存在,盛行率從 40-45 歲開始增加、60歲達到60%,80歲時甚至達到80%。

台灣男性學暨性醫學醫學會理事長蔡維恭醫師表示,上門求診治療攝護腺肥大的病患,從40多歲的中壯年到70歲的資深熟男都有,該年齡層不乏企業中高階主管,普遍因長期工作忙碌,健康管理意識低落,隨著更年期來臨,產生攝護腺問題者越來越多;同時也有不少患者反映,除了有口難言的解尿困擾,更介意的痛點是傳統藥物可能會帶來的副作用。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泌尿科系副系主任陳煜醫師建議,改善方法包括多攝取富含茄紅素與鋅的健康食物、規律運動、避免久坐及保持良好的作息,有助於預防和緩解症狀,此外,若出現頻尿、排尿困難或夜尿增多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接受專業醫生的診斷與建議,以便及早處理,避免延誤治療。
 
高雄醫學大學泌尿學科教授暨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泌尿科主任劉家駒醫師表示,常見的攝護腺肥大治療用藥,卻可能造成病人在治療時,反而產生性功能障礙的難題,所以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和醫病共同決策便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由於過往傳統治療藥物難以雙全,如今透過醫藥技術進步,則可望借助最新複方攝護腺治療藥物,成為侵入性治療前的全新選擇。目前台灣最新問世的複方型攝護腺治療藥物,有助生活品質提升。透過新型藥物的問世,不僅為攝護腺肥大患者提供了更多元的治療選擇,也代表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未來,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攝護腺健康管理將不斷往更加精準與高效的新紀元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