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脊椎病與五十肩現在看中醫可以不用開刀

2024-03-17 17:31 鐘翠珠 記者

【本報記者鐘翠珠台北報導】患有脊椎病與五十肩的人為數不少,台北市中醫師公會今(3/17)特別針對此議題舉辦記者會,理事長林源泉表示,近年來科技不斷創新,中醫在疼痛治療也有長足的進步,中醫針刀療法(俗稱小針刀)對於骨科疾病疼痛治療,不論文獻報告或臨床經驗都有很好的療效,透過針刀療法可以達到筋骨同治,相輔相成,療效加倍,疾病或許不能完全康復,但經中醫創新療法小針刀,疼痛可以受到舒緩,改善患者身體、心理、社會的健康,提昇生活品質。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舉辦記者會活動合影

據衛福部統計,肩頸酸痛患病率約55%,超過一半人口在一生中曾有過肩頸酸痛的經驗,108年(疾病別)肌肉骨骼系統西醫門診人次約2900萬件,支出350億元,頸椎門診近20萬人,其中接受手術約6千多人;腰部相關疾病近48萬人,其中接受手術達4萬人。

西醫治療疼痛種類很多,括保守療法、介入療法、微創治療或手術等,但某些疾病如脊椎病、效果常常不甚理想,若接受手術,又有高風險的疑慮。

對五十肩病案有相當經驗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邱榮鵬副院長指出,五十肩又稱沾粘性肩關節炎,惱人又漫長的慢性疾病,病程可長達一至二年,按照疾病發展順序可以分成三期,即疼痛期、僵硬期和恢復即,初期,大多數病人都會覺得靜止時比活動時痛,晚上睡覺比白天工作時痛,由於早期診斷不易,疼痛時好時壞,也不影響生活起居或工作,但經過數月後,患者肩關節疼痛加劇且活動範圍開始出現受到限制的情況,患者愈是不敢動,沾黏也就會愈嚴重,肩部也會愈疼痛,變成惡性循環,造成生活極度困擾;中醫治療上傳統以針灸與推拿兩大類方向進行,近年來透過針刀療法可以大幅縮短病程和減少疼痛,尤其對於第二期僵硬期效果卓越,透過鬆解肌腱骨頭沾黏處和肩關節囊攣縮處,鬆筋減壓,患者瞬間感到舒服,關節活動也大幅提升,再透過中醫獨特的推拿手法,對患者無疑是一大福音。

腰椎的病非常普遍,近48萬人有此現象,全生中醫診所陳朝龍院長針對腰痛(下背痛)這種中西醫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是將軀幹橫切面分成左腹、右腹、左腰及右腰四個象限進行檢測,找出主動收縮時疼痛最明顯的肌群,所謂的「起始痛點」,做為治療的最主要的部位,透過針刀治療可以剝離組織沾黏,同時透過局部拔罐放血促進組織的增生,類似西醫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 (PRP)增生療法,可以促進沾黏的組織重新修復,達到止痛和組織重生的效果,將二者結合臨床應用可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至於電腦族最常見的頸椎病,新和診所蔡德祥院長(中西醫師/博士)提到,一般常見的症狀為肩頸酸痛,四肢痠抽痛麻,甚至沒有力氣,嚴重的病人,甚至癱瘓、大小便失禁,所以不能不慎重,針刀療法治療頸椎病和腰椎病最大的不同是,頸椎病治療幾乎不用西醫注射輔助治療,單純小針刀療效就甚佳,不但可止痛治標,也筋骨塑型治本,尤其西醫非常治療困難的各型頸椎疾病,小針刀可以輕鬆迎刃而解,所以有關脊椎病/五十肩的換者,在中醫也可以找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