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龍泉巖建寺140週年立牌紀念
【本報記者陳明道屏東報導】恆春清朝建造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龍泉巖,位於恆春鎮城西里福德路126號。相傳有一口百年不枯古井得名,昨日恆春文史老師念吉成受邀撰寫龍泉巖沿革,適值建寺一百四十年立碑圓滿日,並與「東亞第一燈」--鵝鑾燈火「祥光」普照。十方善信,昨誦唸佛號聲不絕,更為恆春半島憑添宗教國際文化觀光道場。
昨日念吉成受訪表示民國一0九年十月十七日,恆春百年歷史的龍泉巖整修大殿、山門及廟埕,由與恆春半島頗有淵源的名設計師徐進忠團隊主導承製,建物堅採唐風,且融合日治時期仿巴洛克元素,今年三月告竣。今寶闕宏開,龍口寶井再現,倍增莊嚴。
念吉成依據清領屠繼善著《恆春縣志》載:觀音廟在猴洞山南麓,光緒八年,士民公建,日治時期,開山祖「行淨姑」,俗稱「惜姑」。生於清光緒六年,鼻仔頭庄人,緣起大正五年遷入恆春街帶髮修行借棲「媽祖廟」,並行腳半島販什貨六載。大正十三年,赴臺南「開元寺」皈依修習後返鄉,並動念蓋佛殿。
在「老陳伯」鼓勵,以觀音平安符化緣促成,並組念佛團,開啟日治時期「恆春郡」念佛先河。後往大崗山「超峰寺」請得觀音菩薩香火,並聘名匠雕刻佛像供奉。臺灣光復,第二代住定法師,民國29年生於滿州鄉永靖村,自幼即「羅峰寺」浸染佛法。民國五十二年,自臺南「竹溪寺佛學院」畢業後,返恆春承佛慧命。同年,修飾佛殿,並在莊翼宗居士出錢出力勸募,民國五十四年完成。民國五十五年,增地藏殿、禪房及龍泉蓮池,民國五十六年完成土地登記。民國五十九年九月完成工程,並立有碑誌。民國60年至75年間曾施濟貧,遠至滿州鄉南仁山。逮至民國75年長壽山萬佛寺開山繁忙,始由佛教慈濟團體接手管理。

恆春清朝建造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龍泉巖,昨日立碑文記念,位於恆春鎮城西里福德路126號。(念吉成提供)

恆春清朝建造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龍泉巖,相傳有一口百年不枯古井得名。(念吉成提供)

恆春清朝建造一百四十年歷史的龍泉巖,昨日立碑文記念,位於恆春鎮城西里福德路126號。(念吉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