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鋼鐵產業的碳危機 SNN環宇鋼鐵率先取得國際碳權額度
【記者陳順成報導】隨著歐盟CBAM(碳邊境機制)即將於今(2023)年10月1日起執行進口產品碳排申報,4月18日歐洲議會更立法確定CBAM的執行細節,引起全球關注,台灣鋼鐵產業也忙著找尋因應之道。SNN環宇鋼鐵網身為台灣專業資訊服務平台,對碳議題的關注早在2年多前就陸續發聲,今年更率先於同業取得國際碳權額度,並將結合產官學的力量,希望藉此更直接及確實的提供產業碳資訊、碳資源管理及減碳的解決對策。
因應全球碳中和政策,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及美國清潔競爭法案(CCA)己經整裝待發,將把碳污染完全拒絕於關口,未來歐美進口產品都需要完成碳中和才能安全進入,未達要求者均需以上述方案收取「碳憑證」。以鋼鐵製程而言,從上到下1噸鋼材碳排量從0.3-2.6噸不等,增加鋼鐵產業的成本,未來的減碳成本將成為產業競爭力的體現。
由於,歐盟要求自今(2023)年10月1日開始,進口產品需申報碳排量,以做為未來是否收取碳憑證的依據。面對這樣的變化,台灣產業急如熱鍋上螞蟻,四處尋找解決辦法,但台灣目前政策無法與國際對接,檢查制度也處於國際標準之外,如何應對成為業者的痛。
SNN環宇鋼鐵網為國內專業的產業資訊服務平台,秉著專業及服務的理念,在經過縝密的了解,已經取得國際碳權額度,也是國內鋼鐵資訊平台唯一及合法、合規取得國際碳權,不僅可與國際市場對接,同時也可協助企業在國內即可了解如何取得合格的國際碳權及未來的使用註銷,讓企業不用出國,即可完成產品碳淨零的註銷。
未來,SNN將藉由透過平台的資訊、技術及策略的服務,讓業者少走冤枉路,減少碳成本的支出,在專業、符合國際規範的前提下,協助企業找出適合自己的碳中和解決策略,做好碳資產管理,不僅達到減碳目標,同時也可以從減碳的過程中找到最有利的策略,提高碳競爭力。
面對新一波的貿易制裁,SNN做好準備,也率先跨出第一步,身處碳危機懸崖邊上的您,是否也該做好準備!